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有时候是身体上的,有时候是心理上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熊孩子会惹父母生气,他们的突出特点就是喜欢大喊大叫,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能好好说话呢?
1.宝宝感觉被忽视了
宝宝都特别希望能得到大人的关注,这不仅是他们的一种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忽略时,就会因缺乏安全感而采取攻击性行为或者大声嚷嚷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此达到重新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有些家长,特别是在生了第二个宝宝之后,就感觉到大的宝宝开始变得动不动就喜欢大声嚷嚷、喜欢跟父母唱反调、喜欢欺负弟弟妹妹等。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只是想给爸爸妈妈发出一个信号-----你们把我冷落了!
2.宝宝受到了压力
宝宝如果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跟其他小朋友不能好好相处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是,又由于他们年幼缺乏处事的经验,他们不能自己去解除这种内心的压力,当积累的压力过大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时,宝宝就会开始变得暴躁起来,便会采用叫嚷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宝宝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
3.宝宝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些小孩想要某种东西,如果父母一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他便会大声嚷嚷以企图父母可以妥协。还有一些小孩,当他们在投入做某件事时,如果被父母打断了,他们愤怒的情感就会通过大声嚷嚷等发脾气的方式发泄出来。
应对策略:
1.多加强亲子沟通:爸爸妈妈每天都应该抽一些时间与宝宝沟通,如每天抽空跟宝宝聊聊天、讲讲小故事、玩玩小游戏等,通过准确地了解宝宝的情绪,及时安抚他。特别是一些计划生育二胎或者已经生育二胎的爸爸妈妈们,也是要特别注意安抚第一个孩子的情绪,不能因为顾着小的就忽略了大的,可以让他(她)参与进来一起照顾弟弟或妹妹,让他们在与父母一起照料弟弟妹妹的过程中感受到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2.跟宝宝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当孩子能够听懂话语后,家长就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给孩子讲一些易懂的道理,对于宝宝只是想试图通过叫嚷来达到某种不合理要求时,父母应该要及时遏制,并且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用自己坚定的语言和表情让他了解到父母不是因为他的叫嚷而妥协的,那么,宝宝就会迅速对自己的情绪作出调整。当宝宝情绪稳定后,爸爸妈妈还要跟宝宝再谈谈,并就这件事情教导宝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对于一些因为受到挫折等而引起的叫嚷,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适当地将这些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比如让孩子将内心的委屈倾诉出来,或者是通过玩具、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压力。
宝宝小的时候总是有一群亲戚都围着他转的,长大了之后,这种关注度越来越少,所以孩子总是感觉自己被家人忽略了,只要父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还是被重视的,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小编建议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多加沟通。
推荐阅读:纠正孩子恋母情结 更好的融入社会